多通道并行采集器該采集器主要采用高速高精度并行采集卡對現場在線的設備的狀態參數進行實時采集,通過嵌入主板和周邊擴展及相應的軟件將采集參數進行處理分析,從而實現對設備的狀態跟蹤和趨勢判別。采集對象:溫度:16路,0~500C°,紅外測溫和Pt100熱電阻;轉速:2路,0~6000rpm,光電轉速計和電渦流轉速表;加速度:1
LabVIEW是美國國家儀器公司(National Instruments,NI)開 發的基于圖形編譯語言( G 語言) 的實驗室虛擬儀器集成環境 (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 Engineering Workbench), LabVIEW有大量數據采集方面的函數,方便開發者開發[1]。NI公司 在做軟件的同時也銷售自己的數據采集板卡,但NI公司生產的數據 采集卡價格較高,對于中小型項目,顯然無法承受。而普通數據采集 卡在使用方面盡管沒有像NI數據卡那樣方便,但大多數數據采集卡 都自帶LabVIEW庫函數,由于這些庫函數的存在,對于程序開發人 員,無需去開發底層函數,而且使用方便。本測試系統采用了恒凱科技 公司生產的USB_DAQV1.2數據采集卡。該數據采集卡不僅提供了VC++、 VB等庫函數,也提供了LabVIEW庫函數[2-3]。 本測試系統由伺服電機、伺服驅動器、工控機、數據采集卡等其 他相關元件組成,該測試系統的組成結構如圖1。 從該結構圖中可以看到,該測試系統主要由安裝有上位機軟件 的工控機、負責電機運動的控制器、負責數據采集的USB_DAQ V1.2數據采 集卡、以及研究對象伺服驅動器與伺服電機。整個控制系統的執行 順序為:控制器發送相應的指令給伺服驅動器,伺服驅動器帶動伺 服電機運動,伺服驅動器上有相應的I/O輸出口,這些I/O輸出口可以輸出相應的速度、電流等模擬量,將這些模擬量接入USB_DAQ V1.2相應 的數據采集卡模擬量輸入接口上,在上位機中編寫相應的LabVIEW 程序,通過波形圖顯示窗口可以實時顯示電機的速度、電流,通過這 種實時顯示,可以了解電機的工作特性,為控制系統的改進提供相 應的依據。 1 硬件的接入 由于伺服驅動器工作時的特殊性,本測試系統所測試的信號由 伺服驅動器相應的I/O口輸出。該測試系統采用的是松下伺服驅動 器,相應的設置請參考伺服驅動器使用手冊,通過對相應I/O的設 置,可以將伺服驅動器相應的I/O連線采用了雙絞屏蔽電纜及差分 式輸入方法,PC輸出口設置為速度、電流的輸出。對于差分輸入,AI0 與AI8、AI1與AI9構成一組,剩下的依此類推。屏蔽線與AGND相連 接。其輸入端接線方式如圖2所示。 2 軟件的編寫 在安裝好USB_DAQ V1.2數據采集卡后,還需要安裝USB_DAQ V1.2數據采集 卡驅動,根據電腦所安裝系統的不同,選擇不同版本的驅動進行安 裝。在硬件接好、驅動安裝成功的前提下,可以進行上位機軟件的編 寫。 在上位機軟件的編寫過程中,依據非空查詢方式進行數據采 集,非空查詢方式采集數據流程圖如圖3所示。 3 該測試系統在某旋轉臺的應用 隨著工業的發展,旋轉臺在工業應用中越來越普遍,然而旋轉 臺在工作過程中, 對電機的精度及電機的相關的性能要求較為嚴 格,一旦某個工位出現問題,會影響到整個生產線的工作,因此,使 用者常常需要知道旋轉臺電機的相應的工作參數,這樣更好的了解 旋轉臺的工作特性。 3.1 數據處理 在所接收的數據中,考慮到在板卡工作過程中可能會受到外界 干擾而出現歧義值,除了硬件上采用帶屏蔽線纜,接法上采用抗干 擾性強的差分式輸入,在軟件使用方面采用了中值濾波.LabVIEW 中值濾波的思想為。 yi = med(Ji),i = 0,1,2,K , n -1. i y : 表示輸出序列濾波后的 x ; n : 表示輸入序 列 x 中元素的數量; i J : 表示以輸入序列 x中以第i 個元素為中心的子集,以及 x 范圍外等于零的索引元素。其中: i { i rl i rl J x x = - - + , , 1 i i i k x x x - + , , , , , 1 1 k, xi+rr-1, xi+rr},rl : 表示濾波器的左秩;rr : 表示濾波器的右秩;考慮到數據的轉換及抗干擾性,最終編 寫的LabVIEW數據處理程序如圖4所示。 3.2 用戶程序的編寫綜合數據采集卡采集數據的方式,以及在采集數據過程中所進行的數據處理,最終編寫的總的測試程序 如圖5所示。 4 結語 本測試系統應用LabVIEW于普通數據采集卡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電機相關參數的設置, 由于LabVIEW為典型的圖形化編程語言,縮短了上位機開發周期,而普通數據采集卡提供的LabVIEW庫函數實現了與LabVIEW的無縫連接,降低了項目研發成本。同時應用LabVIEW提供的數據處理函數,對采集回的數據直接調用相應的函數,為開發人員提供了方便,省去了開發人員對經典算法的編寫。實踐表明,該測試系統簡單,操作方便,運行可靠。 |